答錄機與鸚鵡/克萊兒 ft. 廖宏霖

詩人吳愷/克萊兒帶著她最新出版的詩集《_ _ _ _ _ _ _使我從我走向我》到小獸書屋,與詩人廖宏霖跟大家分享語言如何形塑了我們對愛的認知? =對談全文= 黃欣儀(主持人):好,非常高興大家在這個雨天還來我們小獸書屋,那可能還有一些夥伴可能還在路上,因為今天下雨的關係,那我們先開始,因為今天講座的時間比較短。那我們很高興今天就是克萊兒跟宏霖來到我們這邊,那跟我們分享他的新書就是《_______使我從我走向我》這一本就是七和弦的詩集,那今天他們兩個要來做一個對談,那來跟我們談談說,對於愛的認知跟一些想像,那我們還蠻期待他們的分享,因為我還沒看過他的詩集,就他們今天有帶詩集來現場,所以如果有想要購買的朋友,在後面我們都有擺放,就是大家可以踴躍購買,然後支持他們,那我就把麥克風就交給他們,因為時間只有一個小時非常的短,那我們就掌聲歡迎。 廖宏霖:大家好,我是宏霖。 克萊兒:哈囉,我是克萊兒。這是第五場,那還是會緊張。 廖宏霖:好,妳要先說嗎,我說先說? 克萊兒:你先說,我們今天就是跟大家聊天。 廖宏霖:對,對,然後我先說,我要說什麼,先自我介紹好了,我是宏霖,然後我之前2016年也有出版一個自己的算是自費出版,那個當然也有申請國藝會補助的一個詩集,那今天沒有,因為那本詩集也是跟克萊兒類似,就是他的裝幀很費功夫,那基本上他是我是收到訂單之後,開始會用縫製的方式去縫那個封面上的題目,那他的題目叫做《ECHOLALIA》,那他其實是一個類似醫療專名名詞,他指的意思是嬰兒或者是人類在牙牙學語的時期,所發出的聲音,他快要接近成為語言,但是他還不夠不足以成為語言的一種狀態,大家如果有接觸到嬰兒應該都對那樣子的小朋友的語言,我自己對那樣子小朋友的語言覺得很著迷,那那個時候會用那樣子的詩,的名字當作我詩集的名稱是我自己也覺得在寫詩或說在創作的過程當中,也很像是那個嬰兒的那段時間在學習一種新的語言的狀況,那常常有人會說詩很晦澀、看不懂,或者是說好像在找尋一種新的語言的樣子,我覺得那都跟《ECHOLALIA》想要說的那樣子的一個人類學語言的最源初的那個過程非常相似,那另外就是說那本詩集,其實是從我高中第一次讀詩寫詩到我研究所,出社會畢業之後陸陸續續零散的寫過一首詩的一個總整理,那我就覺得用那樣子的一個詩的名字去涵蓋我這麼跨很大的一個長時間的那樣子的詩集的那個創作是還蠻適合的,那裡面也分很多部分,但不是透過分期來分的,主要是透過主題來分,那這個等一下也許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那今天比較,希望比較多的時間可以跟大家聊聊這個克萊兒這本詩集,那我可以先談的是,我跟克萊兒是怎麼認識的,我們不是透過詩認識的,她第一次認識我的時候,應該也不知道我是寫詩的人,因為我在寫詩之外,就是我有另外的工作的身分,然後那個時候我是在一個花蓮的劇團,叫做秋野芒劇團,秋是秋天的秋,野外的野,芒花的芒,秋野芒劇團做編刊物,那同時也做勸募的工作,因為那個劇團很有趣,我是東華大學畢業的,那大家可以手機拿出來搜尋一下,那我東華大學中文系畢業,那畢業,我在東華大學唸書的時候,我們系上有一個老師叫做許子漢老師,那他就帶著中文系的師生去做演出,就是校內的公演,有點像是很多外文系跟中文系每一年都會在學校推出一個學生的製作的演出那樣子的形式,然後我們,我在大學四年就加入那個東華中文系的戲劇小組,那就跟這個老師做戲,製作戲,當演員,當後台什麼都做,那等到我畢業十年後之後發現,這個老師還在東華大學,除此之外,他還在帶學生演出,但是他這次做的演出更不一樣,他把這個戲劇帶出學校,然後走進這個花蓮的偏鄉的小學裡面,然後去演戲給,帶著這些大學戲劇志工,然後演戲給偏鄉的小朋友看。那那個時候我第一次聽到老師在做這樣的事情,我有兩個感覺,第一個感覺就是還蠻感動就是,我畢業這麼久之後,老師還是很堅持著在做他很有興趣的事情,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中文系的,就是很多教授,他其實可以不用做這些事情,他就專注在他的學術象牙塔,沒有批判的意思,但就是他其實是有選擇可以不做這些事情的,但是這個老師…… 克萊兒:歹勢,我打斷你,我們快轉一下。 廖宏霖:好,快轉快轉。 克萊兒:到底怎麼認識的? 廖宏霖:然後後來,對,我快轉快轉,轉到了那個我們後來一齣戲叫小海…… 克萊兒:《小海豚的歌聲》。 廖宏霖:對,《小海豚的歌聲》,然後那是一個全新的製作,秋野芒劇團以前沒有做過類似的創作,然後所以那時候就做了光影戲的概念,然後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有人聲,歌聲跟音樂,專門為這齣戲去做配樂,以往的戲我們都是拿現成的音樂來做素材,那我那個時候就透過學姐,就是我有個學姐,也是東華中文系畢業學姐,就那時候在林柳新…… 克萊兒:博物館台,就是以前的台原偶戲館。 廖宏霖:對,這部份妳要接下去講嗎? 克萊兒:沒關係,我就直接也快轉。 廖宏霖:好。 克萊兒:然後我就因為在林柳新博物館,台原偶戲館工作的意君,介紹我認識了秋野芒劇團,我就幫《小海豚的歌聲》做配樂,然後還有寫三首主題曲這樣子。 廖宏霖:對。 克萊兒:就認識了廖宏霖。 廖宏霖:對,對,所以那個時候我第一次對她印象不是說她是一個詩人或創作者,我對她印象就是一個寫曲的人,然後同時也是一個歌手的概念這樣,然後是劇場界的人。 克萊兒:對,那我會,我其實以前的創作一直以來都不是文字的,都是音樂的,那或許是因為那個訓練,所以我當時幫很多包含那個戲,他們找了工藤直子,就是日本一個詩人她的翻譯師,然後許老師寫的一首詩,加上宏霖、*意君,另外一位作家叫方以文(0:07:43.4),他們三個人一起寫了一首詩,然後我用這三個作品寫了三首主題曲,但那個創作方面跟寫文字非常的不一樣是,我需要拆解文字到底在說什麼,瞭解我的理解跟加上我們對作者們在寫東西的想像,以及文字他本身會有自己的音刀跟節奏,我需要先去知道他本來長怎樣,我才有辦法依著作者們寫的這些文字去創作音樂,所以我一直以來的脈絡,我寫歌一直都是這麼寫的。 廖宏霖:是,然後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就認識了,然後那就中間再快轉很快來到這本詩集,那其實我應該是後來我就在出版社工作,然後做的,我出的書也是跟詩集很不一樣的書,那這邊就略過,那………

Read More